Search

 

商品櫥窗分類
英國AE
美國Definitive
德國TRIGON
德國Audio physic
美國Cary audio
美國increcable
按裝實例

 

東億視聽科技有限公司
Dong-Yi Audio Visual Tech.Co., Ltd.
(02) 2690-7730
新北市汐止區大同路一段179號2樓

TRIGON SnowWhite前級與Dwarf單聲道後級 2006-12-01 17:53:12

音響論壇218期/劉漢盛

TRIGON SnowWhite前級與Dwarf單聲道後級
體積小、重量輕、聲音好

這套前後級的音質聽起來有什麼感受呢?在此我要說像是剛出蒸籠的香甜饅頭,柔柔的還有帶有淡淡的甜味。饅頭是庶民食物,每個人都吃過,剛蒸起來饅頭軟棉中帶有柔柔的Q勁,入口綿密。咬嚼之後嘴裡會泛出淡淡的甜味。沒有雜味,沒有刺激,任何人吃了都不會引起不快,也不會有強烈的好惡,這就是饅頭的本性,剛好也是TRIGON這套前、後級的本質,也是它們的音質。


Trigon是德國品牌,根據此間代理商給我的資料,它是由Rainer Reddemann與Ralf Kolmess兩人在1996年創立的。在創立Trigon之前,兩人都在德國已經停業的一家Hi End音響廠Restek工作了16年,其中Ralf負責業務,Rainer則負責設計,許多當年Restek的產品都是出自Rainer之手。當時Restek曾經推出輸出功率2000瓦的後級,可見Rainer設計實力之一班。

白雪公主與二矮人的故事

幾乎每一位Hi End音響設計者從小就喜歡聽音響。Rainer也不例外,他12歲就開始迷上音響了13歲父親送他一部手提錄放音機,從此走上拆拆裝裝自己的研究路子,後來還按照雜誌的線路圖自己完成一部綜合擴大機,大學時主修電子由於需要實習,進入Audiolabor與Restek,畢業後就留在Restek繼續上班,從一般設計人員開始,由於表現傑出,一路升到總工程師,可惜Restek因為發展過速、財務週轉困難而停業了。
Trigon成立之後,第一件產品是Vanguard 1MM/MC唱頭放大器,1998年推出第一部前後級與單聲道後級。從一開始,他們就將目標設定在一般人都負擔得起的Hi End器材上,做出聲音超值、售價大眾消費得起的器材。從這次我寫的SnowWhite前級(白雪公主)與Dwarf單聲道後級(小矮人,如果使用七個就成了七矮人)整套售價19萬8千台幣來看,Trigon的產品的確一般人都負擔得起。但是,它的聲音表現如何呢?以下將見分曉。

後級體積雖小,但採用傳統AB類設計

來,讓我們先從比便當盒大不了多少的Dwarf單聲道後級看起吧!Dwarf後級的外觀簡單到底,面板上只有一個Standby電源開關與三個燈號。中央那個燈號在正常運作時會亮起紅燈。當您按下關掉Standby按鈕時,並不是所有的燈都會熄滅,而是最左邊那個紅燈會亮起,此時後級轉為自動Standby模式,只要有音樂訊號輸出,後級就會自動開機。至於最右邊那個燈號是失真過荷或喇叭保護線路啟動顯示,只要您看到右邊那個燈亮起,就要特別小心,看看是否您開太大聲了?或者有其他問題。
背板上只有一組喇叭線端子以及兩個RCA端子,其中一個標示輸入端,另一個標示輸出端。為什麼會有輸出端呢?實在有點不懂?難道用來連接另一部後級,做「雙單聲道」使用嗎?嗯,不無可能,因為這部後級名為侏儒小矮人,可以使用五部或七部當多聲道使用。
Dwarf後級體積雖小,但卻非常結實,箱體採用很厚的金屬製成,而且頂蓋做成ㄇ字型套入,這樣的結構堅固紮實,可以抵抗振動。要拆頂蓋就必須將底下那四個圓形墊子拆掉,這四個圓形墊子並沒有採用避震膠,而是以毛氈材料做成緩衝避震。抽出蓋子,可以看到前半部有一個相當大的環形變壓器,再來是六個50V/4700µF Nippon Chemi Con濾波電容。中央安置一片散熱片,功率晶體採用Toshiba 2SA1943與2SC5200雙極晶體各一個(可以做到100瓦功率輸出),就鎖在散熱片上。再來半個內部就是輸入級與驅動級線路,線路板上並未採用微型表面黏著元件,而是一般傳統元件。

白雪公主內部都是表面黏著元件

再來看SnowWhite前級。為何命名白雪公主呢?我猜是因為這部前級面板雪白細緻之故。SnowWhite的電源是外接的,拿起那個塑膠殼電源時,心中會懷疑那麼輕的電源能夠讓SnowWhite發出好聲嗎?由於前級供應的電壓電流都很低,因此連接線竟然採用我們連接網路的那種「電信」端子。唉!德國人就是死腦筋,雖然用這種端子就足以輸送前級使用的電源,但你至少也假一下,用那個比較「專業」的連接端子,讓用家增加一些信心不是更好嗎?
SnowWhite前級的面板很簡潔,左右各一個旋紐,中間則是顯示窗。左邊旋鈕負責輸入切換,右邊則是音量開關。顯示窗所顯示的是以紅色LED組成的數字。顯示窗下則是一個Standby開關。來到背板,可以看到一組XLR輸出端子,此外還有五組RCA輸入端與一組RCA輸出端子。
抽出SnowWhite前級的頂蓋,您會嚇一跳。為什麼呢?因為裡面的線路太簡單了。由於電源部分外接,機箱內部的前面三分之一處是空的,而那片佔了一半多的線路板上放眼望去,竟然都是IC與微型表面黏著元件,而且元件數量還不多。線路板上最明顯的可說是負責輸入輸出切換的繼電器,總共有八個。仔細看,線路板上有BBOPA134PA三個,BBPGA2311P一個,顯然SnowWhite是利用OP Amp來做平衡放大,不可否認這是最省事又有效的設計方式。

採用運算放大器一樣好聽

由於SnowWhite前級的電源外接,經過整流濾波的直流電直接送入機內,所以線路板上的電源部分只看到一個簡單的穩壓裝置而已。像SnowWhite這樣的設計,可以說已經接近IT工業的做法,而非傳統Hi End音響前級的慣用手法。這樣做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降低生產成本,不過先決條件是產量要夠大,否則恐怕很難找到代工廠來生產。或許讀者們會懷疑:這麼簡單的前級聲音會好嗎?其實SnowWhite前級並不簡單,它是因為使用運算放大器以及微型元件,所以體積才能做得那麼小,如果運算放大器拆開來以獨立元件來完成,它跟一般前級的複雜程度差不了多少。MBL6010不也是採用運算放大器做的嗎?它的聲音表現評價卻那麼高。我的意思是:好聲是由無數個細節累積而成的,我們不能粗糙的將好聲或衰聲的功勞責任歸於某幾個元件。
聆聽空間選在我家,搭配的訊源為Micromega Aria,喇叭用AER Momentum。在此告訴讀者們,小功率擴大機只要搭配高效率,一樣可以讓我們聽到氣勢磅礡的音樂規模感,重要的是擴大機本身夠不夠好。否則,如果擴大機的音樂活生感很差,聲音也不會好聽。AER Momentum的效率高達94dB,而且是落地式大型喇叭,可以承受大功率,非常適合當作評論器材的參考喇叭。拿它來搭配SnowWhite、Dwarf,可以很清楚的聽出它們的原來面貌。此外,Snow White、Dwarf聲音特性溫和中性,因此最好搭配如Micromega這種甜美活潑的訊源,才能在溫和耐聽之中添增活潑生動的魅力。

剛出蒸籠的香甜饅頭

這套前後級的音質聽起來有什麼感受呢?在此我要說像是剛出蒸籠的香甜饅頭,柔柔的還帶有淡淡的甜味。饅頭是庶民食物,每個人都吃過,剛蒸起來饅頭軟棉中帶有柔柔的Q勁,入口綿密。咬嚼之後嘴裡會泛出淡淡的甜味。沒有雜味,沒有刺激,任何人吃了都不會引起不快,也不會有強烈的好惡,這就是饅頭的本性,剛好也是Trigon這套前、後級的本質,也是它們的音質。
或許有人認為我用饅頭來類比SnowWhite、Dwarf的音質,看起來好像這套前、後級是不值錢的東西。其實不然,SnowWhite、Dwarf這種柔帶淡淡甜味的特性非常適合台灣硬調空間,可以淡化硬調空間所產生的過多高頻反射音,對於音樂的正確再生有莫大的助益。再加上如柔美燈的音色,讓我在聽這套前後級時心情一直很寧靜,也很舒暢,這種寧靜舒暢的感覺不正是我們追求的嗎?

琴音沒有侵略性,擁有淡淡香甜

這套前、後級的高頻表現如何?我以曾耿元那四張CD小提琴演奏為例。您可以聽到很細微的擦弦質感,琴弓在琴弦上的輕輕跳動也可以聽出來,而且琴音一點都沒有侵略性,耳裡所聽到的就是淡淡的甜味與香味,聲音線條細細的,但相當圓潤,不是扁扁尖銳的那種琴音。此外,拉到雙弦合聲時,琴腔振動所發出的聲音也很美,還可以讓我感受,琴音一點都不吵雜急促,一個個音符很清晰的展現在眼前。雖然柔性的小提琴聽起來有點不夠刺激,但我想對於一般人的硬調空間而言,這種小提琴的特性應該是更受歡迎的。
可以這麼說,SnowWhite、Dwarf的高頻表現相當討喜,它是屬於沒有侵略性的,不會飆出來,怎麼聽都好聽的高頻段。柔細的程度剛剛好、有光澤、有甜味,但並不會太濃太過,總之就是耐聽的那種高頻表現。

手指接觸質感太棒了

SnowWhite、Dwarf的低頻表現如何呢?我先以Jacques Loussier Trio那張「The Best of Play Bach」(Telarc SACD-63590)為例。這張SACD/CD中有很精采的Bass與腳踩大鼓噗噗聲,這些都是低頻段的表現。此外,當鋼琴演奏到低音鍵時,也有許多低頻段的表現,特別是低音弦振的尾音。先說腳踩大鼓的噗噗聲,這套前後及所表現的是軟Q適中、量感豐富的噗噗聲。不僅勁道夠,彈性足,那噗噗聲的紮實程度好像超過60瓦所能表現者。
再來聽Bass。同樣的那把Bass的音階清晰無比,即使彈到很低音域時,Bass的音粒依然凝聚清楚,不會散形混濁。在此我不必指出是那一首才有這種表現,因為每一首曲子中的Bass都是這麼棒。老實說,我還必須告訴您。那Bass的音質也是那麼美。聽著這麼好聽的Bass演奏,我的腦海裡真的浮現出剛蒸好熱騰騰的白饅頭。我想有許多讀者一定無法體會熱騰騰的饅頭跟這張軟體中的Bass有什麼關聯?不怪您,等您聽過這張SACD/CD之後,就會跟我的想法比較接近了。
接下來是鋼琴的低頻段表現。您可以聽聽第三首,此處的鋼琴低音鍵與Bass演奏的是相同的音階,您聽聽那低音弦的振動尾音是多麼自然,多麼的美。而Bass也不跟低音弦混在一起,而是相互烘托,一齊散發著迷人的低頻音響效果。您也可以聽聽第六首,此處有非常強烈的鋼琴低音鍵表現。配合Bass的低頻音量,那鋼琴的低音鍵展現出「超現實」的規模感與震撼力,但不可否認的是,即使是現實,聽起來也很過癮。

層層弦樂聽出細微木管

SnowWhite、Dwarf的解析力、層次感、定位感表現如何呢?只要祭出大型管弦樂,聽聽看是否能夠很清楚的分辨出管弦樂團各種樂器的演奏細節以及該有的音質音色,這三樣「音響二十要」的要求大概就了然於胸了。我用的是小澤征爾指揮巴黎管弦樂團的柴可夫斯基第六號交響曲「悲愴」(Philips),整首曲子聽下來,這套前後級能夠把層層弦樂群掩蓋的細微木管表現得相當清楚,也能夠在龐大銅管出現時還能聽出底部的弦樂群在進行,就解析力與層次感而言算是相當不錯的表現。至於定位感,SnowWhite、Dwarf的表現相當好,樂器位置雖然不是浮凸得如探照燈照射。但位置明明確確,這也表示這套前後級的相位失真應該相當低。

空間感浮現出來

SnowWhite的細節表現與空間感再生能力如何呢?我用傑利畢達克那張布拉姆斯「第四號交響曲」彩排(DG)來試。測試什麼呢?只要能聽到跟音樂廳演奏或講話所產生的那種空間感覺,那就代表空間感的表現很好。此外傑利畢達克在告訴團員要怎麼詮釋時,舞台上也發出許多各類細微的雜音,這些雜音一般而言都聽得到,重點是要像真的。如果聽起來像真的,那也代表細微表現相當好。反之,如果只聽到雜音,但卻不像真的(例如團員弄出來的樂器雜音),那就代表細節再生的能力還不夠好。
SnowWhite、Dwarf在此的表現如何呢?以它們的售價而言,表現算是相當好的,音樂廳的空間感覺、大小都可以清楚聽到,各種雜音也可以辨識出是什麼聲音,實屬難得了。

音樂活生感是對的

再來,SnowWhite、Dwarf的音樂活生感如何?我說過多次,音樂活生感如果不佳,就好像現場音樂會的演奏不生動,或演講不精采,聽了會讓人想打瞌睡。當然,您在家裡聽音樂,應該不會打瞌睡,但如果器材缺乏音樂活生感,任何音樂、任何錄音聽起來都不好聽,無法吸引您繼續往下聽。
在此我先用Telarc那張「The Sax Players」來試,這張CD如果聽起來乏味,也不覺得錄音時有什麼精采時,那就可能是器材的音樂活生感不佳。這套前後級聽起這張CD來並沒有讓我感覺乏味,片中的薩克斯風吹得很精采,爵士套鼓也很活,Bass不會笨笨的,這都代表SnowWhite、Dwarf的音樂活生感相當好,至少已經達到「對」的地步。
聽過「The Sax Players」,我繼續聽「藝妓回憶錄」電影原聲帶。這張CD如果細節表現不夠多,音樂活生感不夠好,演奏的精采程度就會失去大半,剩下的僅是旋律感人而已。如果音樂活生感能夠表現出來,您所聽到的不僅是旋律感人,更會覺得演奏者把藝妓的內心情感都表現出來了。這套前後級的音樂活生感如何?與空間感以及細節表現一樣,都已經達到對的程度,代表SnowWhite、Dwarf這套前後級的聲音是相當準確,並沒有太多音染的。

體積小,重量輕,聲音好

以前,我不認為音響界可以做到體積小、重量輕、聲音好。但自從上次聽過Jeff Rowland102後級,以及這次聽過SnowWhite、Dwarf之後我認為已經看到曙光了。以體積、重量來論Trigon這套前、後級的售價不算便宜(因為是德國製造)。但如果以表現能力來衡量,我卻可以說Snow White前級與Dwarf單聲道後級並不貴。再以我的偏好來說,體積小、重量輕、聲音好是我的最愛,我希望全世界Hi End音響都朝這個路子前進。在此,我願意向不玩音響器材的音樂迷推薦這套友善的前、後級,無論您想再哪裡聽音樂,它們都可以輕鬆的跟您走。


原廠回函

Q:為何要將前級取名為白雪公主?後級取名矮人呢?
A:多年前,一位德國的經銷商要求我製造一部小功率的單聲道後級,當我開始研發時,需要給電腦CAD一個工作檔名,因為這部單聲道後級的體積那麼小,所以我想到「矮人、侏儒」這個名稱。後來我跟銷售經理討論正式推出的型號名稱,我們都認為這個名字很好,所以就正式採用Dwarf了。
當我們銷售Dwarf一陣子之後,有些顧客要求我們設計出一部搭配Dwarf的前級,很快的我就完成線路設計。同樣的問題來了,到底要為這部前級取什麼名字呢?我們為此討論了一陣子。突然間,我們想到德國古老的童話故事「白雪公主與七矮人」,而這部前級的外觀與顏色也很適合「白雪」這樣的形容,於是我們就決定將前級稱為SnowWhite,與Dwarf搭配成對,這就是全部的故事。

Q:你能不能夠告訴我們的讀者有關你的背景,還有公司的歷史?
A :Trigon成立於1996年,當初我跟夥伴Ralf Kolmsee合作成立的。我們兩人是很好的搭檔,Ralf是個很棒的生意高手,而且對於管理也很在行,而我是技術人與設計者。在Trigon之前,我們在另一家高級音響公司已經一起工作很多年了。我們在音響領域至少擁有20年資歷,現在我們有十個員工一起工作。

Q:為何你喜歡將擴大機的箱體設計得那麼小呢?
A:正如我在第一個問題中提及,這是德國經銷商要求的,而我也喜歡這個想法,於是將它付諸實現,結果非常成功。許多歐洲的音響迷喜歡不佔空間的高級音響器材,而大部分Hi End音響器材的體積都不是那麼小,於是我們看到這個機會,推出體積小的Hi End音響器材。SnowWhite與Dwarf不僅在顧客之間得到非常好的反應,德國音響雜誌也給我們許多好評。

Q:SnowWhite內部採用表面黏著微型元件與運算放大器,這有什麼好處?
A:我不喜歡獨斷的想法,例如只有分離獨立的線路設計才會好聲,或只有真空管或OP Amp才好聽。我曾經設計過許多不同類型的擴大機,當我開始設計時,一定會先考慮這部產品的價位帶與箱體大小。例如,SnowWhite雖然體積很小,但已可滿足Hi End前級需求,簡潔而沒有什麼花招。我也經常找尋電子元件的規格與線路,發現有些OP Amp的規格特性非常好,並且實際拿來設計線路測試。經過幾次不同的嘗試,我找出SnowWhite的最佳解決之道,這就是它目前的設計。或許以後有機會時我會以分離獨立線路來設計前級。

Q:Snow White前級有XLR輸出,但Dwarf後級卻沒有XLR輸入,怎麼會這樣呢?
A:答案很簡單,因為Dwarf推出時間比SnowWhite還早。而我設計SnowWhite時,我想要為將來預留一些功能,例如SnowWhite可以搭配其他後級,或者使用主動式喇叭系統。或許明年春天我們會推出擁有XLR輸入端子的Dwarf,不過目前尚言之過早。我們有些顧客以SnowWhite前級搭配我們更大的TRE-50M後級,這部後級就擁有XLR輸入端。

Q:Dwarf背板上有RCA輸出端,這個端子有什麼好處呢?
A:有些用家想要用雙擴大機,一部推低頻段,另一部推中、高頻段,甚至它們的多聲道系統想要每聲道用一部Dwarf。有了這個RCA輸入端,用家可以不必外接轉接器,就能夠如此使用,這是很方便的。


Rainer Reddemann


音響知識:擴大機輸出多少瓦重要嗎?
想要討論這個問題,就必須瞭解擴大機的輸出功率是如何計算的?首先,您必須從擴大機的輸出端「實際量測」輸出電壓有多少,在依輸出功率的計算公式:「輸出功率=輸出電壓的平方除以喇叭負載阻抗」來計算。我們都知道喇叭負載阻抗是會隨著頻率或共振而變化的,不過一般都是以固定的8歐姆或4歐姆來計算,所以只要將負載阻抗帶入公式,很容易就可計算出擴大機的輸出功率。
不過,除了可以用數字計算出來輸出功率之外。還有一樣東西很重要,那就是輸出電流的大小。由於驅動喇叭的是電流,不是電壓,所以,想要有效驅動與控制喇叭,擴大機到底能夠「真正」輸出多少電流甚至比輸出多少功率還要重要。許多擴大機標榜大電流設計,號稱輸出有幾十安培云云,這些「號稱」有很多是功率元件的最大電流承受能力理論值,而非擴大機真正的電流輸出能力。真正大電流輸出的擴大機,電源供應一定巨大無比,而且功率級的訊號路徑也會以個別粗大的訊號線或銅棒等做為訊號通路。大電流要用在什麼場合呢?龐大而持續的低頻再生非常要大電流,這也是音樂底部基礎紮實的來源。



個性焦點

中性偏軟調,聲音柔細,但該有的力道還是不缺,可說是柔中帶剛、軟中有勁的個性。高頻段柔美帶有適當的光澤,甜味不濃,但跟饅頭依樣越嚼越香甜。中頻段鬆軟中帶有適當的凝聚力,形體不是非常龐大。而是比例適當勻稱。低頻段量感相當豐富,延伸性也好,但不是帶有重量感那種。整體平衡性很好,聽起來很舒服。

搭配建議

饅頭擁有淡淡的香甜,多吃不膩。不過,如果在饅頭夾上一個荷包蛋、或一些味道比較重的配菜,會讓整體的滿足感提高。建議使用比較活潑、擁有甜味與光澤的數位訊源或喇叭,這樣可以在淡淡的香甜中加入活潑活生的個性,讓音樂魅力更難擋。

參考軟體

「美聲禮讚Voices」是一張很好聽的歌曲精選集,就是因為銷售成功,所以後來才有第二集、第三集出現。片中第一首Queen為1992年西班牙奧運所寫的「巴塞隆納」可說氣勢驚人,震壁碎瓦,很少音響器材可以完全過關。其他曲子更是支支動聽,感人至深。小音量聽,可以享受絕美音樂;小音量聽,可以測試音響器材,可說是一舉二得。

.到訪人次: 3080396 最新消息 | 參展花絮 | 關於東億 | 產品櫥窗 | 經銷體系 | 技術服務 | 聯絡我們...
www.audiovoice.com.tw © 2006 | 東億視聽科技有限公司 | 版權所有,請勿翻印